田杰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的出现被誉为“正畸技术的革命性的进步”。该技术最早 1999 年出现在美国,至今已有 130 万患 者使用该技术矫正牙齿。但由于矫治器加工费用昂贵,国内患 者难以接受。由首都医科大学、清华大学和时代天使生物科技 有限公司合作研发的国产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填补了该技术 领域的国内空白。近年来,成人的正畸需求明显增加,但成人 对矫治器的美观性、隐蔽性、舒适性、方便性等诸多方面有了 较高的要求。隐形矫治技术给不愿戴传统矫治器的人们提供 一种全新的治疗方式。本研究选择 36 例错牙合畸形患者采用无 托槽隐形矫治技术进行矫治,取得满意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取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口腔正畸科就诊的牙颌畸形患者 36 例。年龄 13~61 岁,平均年龄 26.5 岁。女性26 例,男性 10 例。病例纳入标准为:①成人及第二恒磨牙完 全萌出并建牙颌的青少年牙牙合畸形患者;②对于不愿选择固定矫治器的患者、牙周情况不良的患者;③对龋齿易感的患者及口内有多个修复体的患者;④特殊情况也可用于恒牙初期 甚至替牙期牙合畸形患者的矫治。
 
  1.2 材料:EAB 型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北京时代天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3M 硅橡胶印模材料。
 
  1.3 临床应用
 
  1.3.1 患者常规正畸前检查:包括研究模型矫治前常规检 查,建立档案,取诊断模型,拍曲面体层 X 线片、头颅侧位 X 线片,口内牙合像和正侧面像和口内像,设计矫治方案。送至 北京时代天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技术人员沟通矫治计划, 确定矫治方案签署收治确认书。
 
  1.3.2 矫治前准备:术前洁治术,个别牙修整,签署知情同意书,两步法取全口硅橡胶印模及咬合记录提交公司,公司设计计算机模拟矫治方案。
 
  1.3.4 临床确认计算机模拟矫治方案,加工隐形矫治器。
 
  1.3.5 根据治疗方案给患者粘贴附件,实施邻面去釉,指导 患者每两周更换一副矫治器,交付患者 3~4 副矫治器,并交待戴用方法、注意事项,6~8 周复诊一次。
 
  1.3.6 佩戴完所有矫治器并达到矫治目标后,终末矫治器作 为保持器,完成矫治。
 
  1.4 典型病例
 
  1.4.1 一般资料:患者,男,44 岁;主诉:前牙不齐,影响美观, 要求隐形矫治。诊断:安氏Ⅲ类错牙颌畸形;安氏Ⅲ类面型,11,21,31,32,41,42 反牙颌,反覆盖 II 度,牙周病,牙周破坏II 度(具体见图 1-5)。
 
  1.4.2 矫治目标:①纠正前牙反牙合;②排齐上下牙列;③改善 磨牙、尖牙关系;④改善骨性上颌发育不足面型。
 
  1.4.3 矫治方案:①1.上颌 11、21、23 稍唇展,排齐上牙列;
 
  ②下颌邻面去釉,内收排齐下前牙,稍压低,解除前牙反牙颌;③取硅橡胶印模前,下颌先行保守邻面去釉;④磨牙关系保持,34 扭转尽量纠正;⑤反牙颌解除过程中建议进食时佩戴后牙牙颌垫或在下颌第一磨牙合面中央上粘结树脂垫以打开咬合,随着反牙颌的解除,逐次磨除树脂垫;⑥矫治前完善牙周治疗,并确认牙周情况处于稳定期。
 
  1.4.4 过程:2010 年 8 月 23 日带第一副隐形矫治器,两周后11、22、34、44 黏贴附件,36、37、46、47 咬合面粘结树脂球以解除前牙反合。矫治器佩戴过程中,要求患者除进食、刷牙摘 除外,每天佩戴 20 小时以上,每次复诊给患者 2-4 副矫治器,每副正常佩戴 2 周。
 
  2010 年 9 月 7 日复诊戴第二副矫治器前下列牙位邻面去釉 :46-45 间 :0.5mm;45-44 间 :0.5mm;44-43 间 :0.6mm;34-35 间:0.5mm;35-36 间:0.5mm;患者拿走 2-4 副矫治器。10 月 25 日复诊,戴第 5 副矫治器前下列牙位邻面去釉:43-42 间 :0.5mm;42-41 间 :0.5mm;41-31 间 :0.5mm;31-32 间:0.5mm;34-33 间:0.6mm。
 
  患者于 2011 年 2 月 10 日戴完第十副矫治器后取硬石膏模型一副,摄口内像,根据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后续矫治要求,填写患者阶段反馈表,递交公司,公司根据目前牙列状况 设计加工后续矫治器。佩戴上颌 15 副、下颌 19 副后,前牙覆颌覆盖基本正常,但前牙有早接触,11、21 稍向近中扭转,于 是根据临床反馈的阶段口内照片重新设计后续矫治方案,上 颌追加两步矫治器(具体见图 6、7、8、9、10)。
 
  上颌佩戴 17 副矫治器后达到矫治目标,上颌压膜保持器保持,鉴于患者下前牙稍有松动,下颌采用 3-3 麻花丝复 合树脂舌侧固定保持。主动矫治周期为11个月矫正结束。 矫治结果:上下牙列排列整齐,前牙覆牙颌覆盖基本正常,后牙咬合关系保持,牙周情况稳定。
  
	
  2 结果
 
  36例错牙颌畸形患者治疗后均取得良好疗效,患者对矫治效果满意。治疗后牙列排列整齐,咬合关系中性 16 例,咬合关系保持 20 例。双侧颞颌关节均未发现弹响和压痛。Angle I 类平均矫治疗程 12.1 个月,Angle II 类平均矫治疗程 19.2 个月,AngleⅢ类平均矫治疗程 15.5 个月。所有患者平均矫治疗程为 15.6 个月,最短 12 个月,最长22个月。全口曲面断层片显示经隐形矫治器治疗后主要表现是上下前牙的变化,骨面型无明显变化,与治疗前相比未见齿槽骨和牙根吸收现象。
 
  3 讨论
 
  3.1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的提出及临床广泛应用,是二十一 世纪口腔正畸学的一个划时代的飞跃,是现代高科技技术在口腔诊断和治疗中最有效的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因其透明、舒适、方便、卫生等特点深得成人正畸患者的青睐,尤其是对患有某些心理负担和特殊职业患者更为实用。Meier等研究发现,20~29 岁之间的年轻女性更愿意选择 Invis align 隐形矫治器,主要因为美观因素。本组26例患者中16例女性,10例男性,选择隐形矫治器的原因有17例是患 者不愿意被周围人发现在矫治牙齿;8例是高中学生,选择隐形矫治器的原因是复诊时间短,不影响进食,口感舒服,不影响学习;1例患者由于有矫牙史,牙釉质脱矿医生建议采用隐形矫治器进行矫治。
 
  3.2 病人的良好的依从性是矫治成功的关键因素。只有带矫治器有足够的时间,才能实现设计的牙齿移动。本研究中有一例患者佩戴隐形矫治器,由于不能忍受牙齿移动过程的酸胀,隐形矫治器不能完全就位牙列,摘戴时间随意,导致达不到阶段性矫治目标,后续矫治器不能正常加工,延长了矫治时间。
 
  3.3 无托槽隐形矫治卫生,可自行摘戴,患者口腔卫生得到保证。隐形矫治不影响患者的饮食和牙齿脱矿的危险,降低了龋病、牙龈炎、牙周病的发病,Micthked 等研究比较了隐形矫治器和固定舌侧矫治器的牙周健康状况,他们发现接受 Invisalign 的患者牙周健康状况明显好于接受固定舌侧矫治器的患者。另一方面 Invisalign 椅旁操作时间短复诊间隔时间长,节省了患者和医生的时间。
 
  3.4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目前的适应症还有一定的局限性, 对严重的扭转、复杂的垂直向移动和长距离的整体移动、转 矩的控制还存在一定的不确切性。本研究36例患者除两例减数下切牙矫治病例外,其余均为不拔牙治疗。随着矫治技术的发展,近年来有医生报道了拔除四个第二前磨牙矫治成功的病例,本组病例中 Angle II 错牙颌患者后牙关系调整到中性的两例,其余病例均为后牙关系保持,上下牙列排齐。
 
  3.5 对伴有牙周病性的错牙合畸形采用牙周、正畸综合治疗,不仅矫治了错牙合畸形,而且明显改善了牙周健康状况,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成人前牙牙周病经过正畸治疗可以恢复牙列外形,达到美容和恢复咀嚼功能的目的,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无疑给这类患者带来福音,一是:牙周病患者发生牙齿扇形移位大多是中老年患者,这类患者更青睐此类矫治器的 “隐形”,再者牙周病患者口腔卫生本身就控制得不好,隐形矫治器易于维护口腔卫生。患者结束时下颌牙采用 3-3 麻花丝复合树脂舌侧固定保持,对齿槽骨吸收,牙齿松动的患者,可以避免咬合创伤,起着牙弓夹板的作用。